思政专题

您所在的位置: 思政专题

原创歌曲 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剧目简介:

歌剧《青春之歌》取材子杨沫同名小说,以“九 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讲述了青年女学生林道静在不甘心过安稳平庸的家庭生活,但又彷徨无路、无助的情况下,受卢嘉川等共产党人和进步学生的影响,接受革命思想与信仰,投身抗日爱国洪流中的故事。该剧以“青春、爱国与选择”为主题,号召青年不虚度青春、为理想和信仰奋斗,显示出磅礴、宏大的气势和崇高境界启发当今青年们将个人命运选择同国家民族发展结合起来,在物质和欲望面前保持青春的无瑕与尊严,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青春之歌》由唐建平作曲,曹勇、王晓岭、甲丁、李长鸿编剧,以“青春、爱国与选择”为主题,号召青年不虚度青春、为理想和信仰奋斗,显示出磅礴、宏大的气势和崇高境界。

 

《青春之歌》剧情介绍:

剧中主要人物:林道静(女,学生,追求进步的新青年)、卢嘉川(男,北京大学进步学生,学生领袖,共产党员)、余永泽(男,北京大学学生)、白丽萍(女,北京大学学生,后成为交际花)、胡梦(男,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局长)。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的北平。女学生林道静因抗拒封建婚姻,欲投海自尽。北大学生余永泽将她救下。之后,她便进入了不情愿又天奈的平庸的家庭生活。

临近春节,尽管街上不时走过许多东北流亡的难民,但街边卖年货的摊铺与孩子们的熙来攘往,终令老北京有了些节日的气氛。林道静虽被救,仍觉得前途渺茫余永泽自海边救下林道静后。很快爱上了她。这天,余永泽约林道静一起乘火车回他乡下老家过年,并在火车站向她表示了爱意。林道静对过平庸的小家庭生活心有不甘。二人产生分歧,余独自离去。

学校阶梯教室中,众多有家不能回的东北学生聚集在此过年。学生们因有书不能读、有家不能回而情绪十分低落。此时,卢嘉川出现,令大家精神为之一振。他向大家分发进步书籍,为大家鼓舞士气。静静地站在一旁的林道静引起了卢嘉川的注意,卢特意送给她一本自己写的书。林道静捧书唱出敬慕的心声,又与卢嘉川一起唱主题歌《青春之歌》。

林道静如饥似渴地读着从卢嘉川那儿借来的书籍,书中的新思想让她豁然开朗。北平青年学生的抗日请愿活动遭到当局的镇压,卢嘉川遇险,到余家躲避,林道静一人在家。后回来的余永泽看到卢嘉川与林道静在一起,顿生醋意,指责卢对林进行赤色宣传并逼其离开。三人为此发生冲突,卢嘉川毅然走出余家,旋即被捕。林道静与余永泽决裂。富丽堂皇的大酒店舞厅。假面舞会正热烈、疯狂地进行。白丽萍在众星捧月般地围绕下,且舞且唱,将舞会推向高潮。

林道静突然出现,她是为营救卢嘉川来找白丽萍帮忙的。白将林引向胡梦安,胡颇感意外和惊喜,因为当初他在一个偶然场合看到林道静,立刻就喜欢上了她,求婚未成,却成了林道静自杀的直接原因,林道静识出其人后马上要走,被胡叫住,邀请她到另一房间密谈。林道静认清胡梦安的真实用意后,义正词严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牢狱铁窗下,林道静回忆起在北京大学接近党组织和进步青年,接受爱国救亡思想,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段难忘的日子,胡梦安企图借林道静劝降卢嘉川,遭到拒绝。卢嘉川与林道静依依借别,昂首走向刑场,壮烈牺性。不久,林道静被营救出狱她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肩负起卢嘉川来完成的使命,带领更多的青年人又投身到抗日救亡斗争中去。

 

主创介绍:

金曼教授,山西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歌剧学科创始人,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创始院长。倡导提出中国美声论,致力于中国美声学派、中国歌剧学派的建立。在歌剧改革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成功的尝试和探索,策划并出品了多部原创歌剧,如《青春之歌》、《宋庆龄》《为你而来——王选之歌》、《钱学森》等。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金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金唱片奖等国家大奖。

作曲家:唐建平,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新中国第一位作曲博士。创作有大量音乐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中国交响乐作品比赛,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等众多大奖。其歌剧《拉贝日记》入选《2018国际歌剧大奖》原创奖。同年十月,歌剧《这里黎明静悄悄》由中国国家大剧院与俄罗斯马林斯基大剧院联合公演。《运之河》《鉴真东渡》《周恩来》等分别在国内外广泛演出。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长期担任大量作曲教学工作。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