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成功举办第三期文瀛学者论坛
负责人:
4月3日,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第三期“对话与共进—文瀛学者论坛”在303报告厅成功举行。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鸿奎老师汇报,作曲系青年教师闫晋老师主持,刘晓伟教授、史智轩副教授、王希丹副教授、霍英泽老师、邵文婧老师、郑昕老师等多名教师参与对谈和评议。
论坛伊始,主持人闫晋博士为到场师生介绍了汇报人及论坛主题的基本情况。
马鸿奎老师以《论音乐意象》为题,系统介绍了“音乐意象”概念的基本内涵和相关理论。他指出,音乐艺术作为一种观念性活动,以“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音乐意象作为象思维的基本要素和载体,以非概念的形式存在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意象具有观念性和形象性的基本特征,并在具象、抽象和先验三个层面展现出显著的普遍共通性。结合具体音乐作品,马鸿奎老师对音乐意象的三个层面进行了细致分析,充分论证了音乐意象对音乐艺术的必要性。
评议环节中,刘晓伟教授对汇报内容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音乐意象具有音乐学原理意义上的理论阐释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意象话语体系应当作为相关研究的重要内容。王希丹副教授从音乐考古学的视角分析了“音乐意象”概念的理论意义。霍英泽老师回顾了西方音乐史上“标题音乐与非标题之争”,认为二者在音乐意象意义上可以得到同等辩护。邵文婧老师对音乐意象理论在当代音乐创作中运用表示肯定,认为音乐意象理论对音乐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舞蹈系郑昕老师将音乐意象引申至舞蹈艺术之中,认为舞蹈与音乐在意象层面有相通之处。到场的同学分别从各自角度提出问题,汇报人一一予以回答和解释,师生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主持人闫晋老师从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三个角度,总结了音乐意象的重要性,认为音乐意象思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可为理解和诠释音乐提供全新视角。
此次论坛有力促进了音乐学院有组织科研的开展,对提升学院整体学术氛围和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学生们的研究兴趣,拓展了学术视野,开阔了眼界。本学期,学院将按计划举办多次“文瀛论坛”,助力艺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