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杨阳中国古戏台声学实验室
负责人:杨阳
山西大学中国古戏台声学研究,肇始于1986年高策教授对莺莺塔“普救蟾声”效应的科学解释,现研究对象拓展至古塔、古戏台之外的钟鼓楼、汉唐佛寺讲经场、古代桥梁等多种建筑类型,研究内容牵涉到歌唱声学、乐器声学、原生表演声环境、中西表演声环境比较和声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实验室基于古戏台声学研究,力图探索演员歌唱、观众听闻、乐器伴奏与表演声环境四者协同发声传声的工作机理,倾力打造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声学研究高地,努力构建具有中国底蕴、中国智慧、中国道理和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全力服务国家文化传承发展战略。
中国古戏台声学实验室,占地500(含音乐声学实验基地)多平方米,拥有全(半)消声室、振动与音色分析室,以及业界顶级测声、测振的仪器设备,是一个集科学技术史、音乐学、建筑学、声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平台,可提供各种声学检测和噪声控制服务。
研究团队有教授6人,副教授3人,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6人。团队主持相关研究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项目1项;发表同一研究方向学术论文30余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 项;获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团队学生在多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级重点大创项目(结题优秀)、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等;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获全国大学生声景设计竞赛三等奖等。
中国古戏台声学实验室发展大事记
(一)奠基期
1986年 开启莺莺塔、镇风塔声学效应研究
1987年 开启“云牌”声学特性研究
1992年 谱写《中国古建筑探微》
1995年 撰写《魂系山西》
2002年 编撰《山西科技史》
2003年 倡导科学与艺术交融研究
(二)发展期
2013年 发现汾阳龙天庙古戏台“墙上设瓮”助声实物
2014年 发现系列古戏台“后台设洞”助声实例
2015年 划分古戏台声学类型
2016年 荣获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7年 开创钟鼓楼声学研究
2018年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项目
2020年 发现汉唐佛寺讲经场“地下传声通道”
2021年 发现阿斯塔那伏听俑接收瑞利波的“竹筒听声”技术
2022年 发现大三面观古戏台遗存实例;发现古戏台应用“哈斯效应”比德国哈斯提出的时间早了430-445年
2023年 提出古建筑原生环境研究理论,开启原生表演声环境研究
2024年 再次荣获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任中国声学学会建筑声学分会副主任